(马克思主义学院:朱从彬)为有效推进学校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促进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10月19日上午,体育教研室全体教师在学校体育器材室开展了本学期第三次教研室会议。本次会议主要围绕新一轮课程改革关于大一年级授课内容及课程评价方法的。
首先,教研室主任杨韩雪老师向大家传达了学校关于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精神,并按照学校和学院的有关要求,给大家介绍了即将开始的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杨韩雪老师说,此次改革的方案在上学期末提交至学校后,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本学期的任务就是根据方案马上实施改革。大一年级是本次改革的主要对象,其改革后的评价方式较之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改革前其评价方式为:40%(项目考核)+40%(身体素质考核)+10%(平时成绩)+10%(阳光体育)=100%(总评成绩)。本次改革将课程思政内容及学生自主学习有机地融入到了课程中,因此改革后的评价方式为:60%(项目考核+身体素质考核)+20%(平时成绩)+10%(网课学习)+10%(阳光体育)=100%(总评成绩)。杨韩雪老师强调,本学期课程内容上最大的变化就是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除了需要学生按照要求进行线上网课自主学习之外,需要加入至少一次理论课教学。本校自开设公共体育课程以来,这是第一次涉及理论课程,对于常年只进行实践课程的体育老师们来说充满了巨大的挑战。
然后,教研室各位老师针对杨韩雪老师提出的重要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关于本学期理论课内容,丁鼎、魏晓芳、牟炳楠等多位老师提议应按照体育基础理论、中国奥运史、科学体育锻炼方法和体育卫生知识四个方面内容准备。关于考核内容,需要根据新大纲对考试标准进行调整,包括项目考核(实心球和三级跳远)以及身体素质考核,由于项目考核分值降低,考核内容只能让学生在实心球和立定三级跳远两个项目之间选考。
最后,杨韩雪老师总结了各位老师的发言,他对丁鼎等几位老师关于理论课授课内容的提议表示赞同,她认为每一位上体育课的学生都有必要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她建议各位老师尽快做好理论课的备课工作,并提前在教务系统完成上课教室的预约,争取在前六周完成本学期的理论课教学。
通过本次教研室会议,确定了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期末考试的考核办法,将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功开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