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规范教学管理,夯实教师教学能力,9月8日下午,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组织召开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集体备课会。课程全体授课教师参会,会议围绕课程教学关键环节展开深入研讨,为新学期课程教学有序开展筑牢基础。
会议伊始,教研室主任周敏就平时成绩细则与课堂管理要点进行详细解读。他结合教育部关于思政课建设的最新要求及我校学生实际情况,从平时成绩构成、评分标准、记录方式三方面明确细则。在课堂管理方面,要以“严管与厚爱结合”为原则,一方面通过课堂签到、随机点名等方式保障出勤,另一方面关注学生课堂状态,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及时引导,确保课堂教学高效有序。
随后,课程负责人杨邓旗聚焦课程考核方式进行全面介绍。他指出,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 + 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由平时成绩、实践成绩、期末总成绩三部分构成,引导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在老教师教学展示环节,八位教师分别围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道德的起源”等主题进行片段教学展示。展示过程中,老教师充分结合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以“身边的道德模范事迹”“社会热点法治案例” 为切入点,将抽象理论转化为生动故事,通过提问引导、小组讨论等互动形式,展现出深厚的教学功底与丰富的课堂驾驭经验。展示结束后,老教师还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心得,针对 “如何激发学生课堂兴趣”“如何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等问题进行细致讲解,为新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参考。新教师磨课环节聚焦课程绪论部分展开。七位新教师分别选取“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定位与意义”“学习本课程的方法与要求” 等知识点进行备课展示,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设计到教学方法选择,逐一阐述自己的教学思路。其他教师则从教学逻辑、语言表达、案例选取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如 “可增加学生身边的学习案例,增强代入感”“教学节奏可适当调整,预留更多互动时间”等。通过“展示、点评、修改”的磨课流程,新教师进一步理清了教学思路,明确了改进方向,有效提升了教学设计能力与课堂教学信心。
教研室主任周敏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此次备课会紧扣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重点难点,既有制度规范的明确,又有教学实践的交流,为全体教师搭建了学习研讨的平台。参会教师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备课会为契机,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切实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思政力量。